心无旁骛苦为甘 天坛名砚妙手雕——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、天坛砚制砚名家孔祥涛
今年5月,第七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出炉,济源市天坛砚制砚名家孔祥涛榜上有名,跻身省级工艺美术大师。
1 耳濡目染 醉心制砚
天坛砚亦称盘古砚、盘砚,因产于河南济源之盘古、天坛山、砚山等地而得名。
据济源市梨林乡汉墓考古发现推算,天坛砚早在东汉时期已有制作,唐开元年间(713~741年)开始批量生产,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。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称赞天坛砚:“石自天坛产出,松烟磨去生香,虽然质朴古雅,却能细腻风光。” 孔祥涛,1978年出生于济源市五龙口裴村,裴村是唐朝宰相裴休故里,周边东许村、西许村多制砚好手。耳濡目染,自幼喜爱画画和雕刻的孔祥涛,自然而然对制砚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他心灵手巧,运刀自如,所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构思精巧,因石造型,古朴典雅,少年时期就小有名气。为了提高技艺,1996年他进入济源市工艺美术厂,拜名望很高、雕工精湛的张许成、张开泰等老艺人为师,学习制砚。
孔祥涛作品
他勤奋好学,很就快成了当地青年雕刻者中的佼佼者。2013年,他参加了济源市文化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民间艺术文化培训班,2015年又参加了济源市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现代刻字艺术培训班。随后,又多次到南方和郑州等地参加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会,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同行们交流探讨,开阔了视野,丰富了艺术阅历,受益匪浅。 宝剑锋自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经过多年的刻苦和追求,他制作的天坛砚以高超的水平、独特的风格在制砚界颇有影响。其作品构图饱满大气、刀法明快线条精美、风格清新儒雅、富有浓厚的书卷气。
2 创新进取 自成风格
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,只有创新才能使传统发扬光大。孔祥涛在天坛砚设计制作上,因石赋形、以石立意、因材施艺,师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,充分利用石材的天然特性,力求达到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完美结合,雕刻与意境的完美结合,工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。
孔祥涛作品如孔祥涛雕制的天坛砚作品《龙凤呈祥》砚,选取济源天坛砚优质麦叶绿石料,用古代龙凤纹理,表达祥瑞吉庆、和平幸福的美好寓意;《松鹤延年》砚选自三彩石红绿两种颜色的石料,上边一层红石所刻古松与仙鹤,与下层绿石相呼应,静美端庄,寓意能够带来吉祥和好运;《福》砚材质选自麦叶绿石料,质地细腻,作者在墨池上方雕刻一个展翅飞翔的蝙蝠,墨池边雕刻回型纹理,刀工精细流利,表达福从天降、富贵吉祥的祝福;《十二生肖》砚雕工精细,惟妙惟肖,除了运用传统手法外,还融入现代卡通制作,调皮而不失端庄。
孔祥涛作品
纵观孔祥涛的诸多作品,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富有创意,极重情趣,充满了自然之美、生活之美、艺术之美,具有鲜明的时代性,将实用、观赏、收藏集于一身,极具风格。
3 但问耕耘 成绩卓然
正是由于孔祥涛对天坛砚雕刻艺术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,多年以来,他制作的天坛砚先后荣获国家级、省级砚雕艺术奖项20余个。
孔祥涛作品
孔祥涛作品
2011年,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、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(大师)资格认证委员会评为“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”;2011年,《松鹤延年》砚在“中国宁夏贺兰石设计创意大赛”中荣获“贺兰杯”入围奖;2012年,《踏寻》砚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首届河南省砚雕艺术“盘谷奖”艺术设计奖;2014年,《太平有象》砚荣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第三届“中华砚”精品砚台评选银奖;2016年,《仿古龙凤抄手》砚荣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“第五届精品砚台评选一等奖”;2017年《龙凤抄手》砚、《回形》砚被中华砚文化展览馆收藏;2018年,创办的《济水牌天坛》砚被第一届河南省“河南礼物”认定委员会认定为“河南礼物”。
孔祥涛作品
孔祥涛作品
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孔祥涛闭门谢客,专心制砚,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气息的作品。 为了艺术,为了天坛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孔祥涛心无旁骛,以苦为乐,雕刻出一方方别出心裁的天坛砚,让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。
本文刊于2020年6月30日《大河美术》第11版
- 上一篇:没有了;
- 下一篇:济源市领导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